随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相继闭幕,冬奥场馆的后续利用成为“后冬奥时代”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资料图:北京五棵松体育中心承办北京冬奥会冰球比赛
巧妙蕴含中华文化的冬奥场馆,是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上一道特有的风景。其实不只是赛时令世界惊艳,这些场馆在赛事结束后仍将继续发光发热。
从过往看,奥运场馆赛后如何合理规划利用,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失败案例比比皆是。不同于此,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在筹备过程中,针对场馆赛后利用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
整体场馆建设环节,绿色与可持续的理念贯穿始终。例如北京冬奥会主要场馆中,有5个属于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遗产,且所有场馆在建设之初都同步考虑了赛时使用和赛后利用的双重要求。
在应对这一世界性问题的过程中,各场馆纷纷拿出了适合自身特点的方案。以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为例,从夏奥到冬奥,这里摸索出了一条值得借鉴的发展道路。
五棵松文体中心品牌媒体中心总经理袁颖慧近日介绍,随着北京冬奥会落幕,五棵松冰上中心会在今年6月以全新的形象对外开放。这里将转型为一站式家庭乐活体验中心,其中亲子主题空间和剧场会是冰上中心的两大主力店。
资料图:五棵松体育中心内部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北京冬奥会期间,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有两座场馆参与保障任务:2008年北京奥运会篮球比赛馆——凯迪拉克中心作为女子冰球和部分男子冰球的比赛场馆,新建成的华熙LIVE冰上中心作为冰球训练馆。冬奥期间,凯迪拉克中心共举办冰球比赛29场,包括女子23场,男子6场;两个场馆共完成冰球训练148场。
从夏奥到冬奥,凯迪拉克中心在奥运遗产再利用方面闯出了一条新路。袁颖慧介绍,场馆年举办活动数量从2009年的9场增加到2019年的80多场,观众从7万增长到150多万人次,场地利用率高达70%。
据悉为保障北京冬奥会冰球项目的比赛顺利进行,从2020年4月开始,凯迪拉克中心进行了为期8个月的专项改造。本着绿色、共享、科技的原则,通过“冰篮转换”兼顾赛后利用,实现精彩奥运与可持续利用双目标。改造后场馆拥有国内首创的30x60米和26x60米两种尺寸可转换冰场,冬奥会后可满足多种冰上项目赛事用冰需求。
资料图: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的“冰菱花”幕墙在阳光的映照下色彩斑斓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袁颖慧表示,未来凯迪拉克中心将延续自己篮球、冰球的奥运血脉,努力引入更多高水平冰球、篮球赛事和国际、国内一线艺人演艺活动,为球迷、歌迷带来顶级观赛观演体验。
与此同时,华熙LIVE冰上中心将成为以冰场为核心的体育、商业相互融合的服务综合体,包括冰上运动、餐饮、文化、教育、娱乐等多业态, 打造“一核心、多业态、全方位”的消费模式。
其中,冰场将成为大众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场所,充分利用场地优势,积极开展各类冰上项目比赛,不定期组织大众赛事,满足大众多层次、多样化参与冰上运动的需求,延续民众对冰上运动的热情,提高场地使用效率。
袁颖慧还表示,冰上中心将致力于打造亲子主题商业,通过一系列举措提升家庭整体体验感,“希望把它打造成北京冰上运动的新地标,同时也是京西亲子微度假胜地。”
随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相继闭幕,冬奥场馆的后续利用成为“后冬奥时代”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科普时报记者胡利娟随着春花观赏季的到来,北京市公园游客量迎来峰值。为保证市民优良的游园环境,4月16...
科普时报记者陈杰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最后...
视觉中国供图□本报记者 赵丽□本报实习生陈力嘉浓重的黑眼圈,蜡黄如死灰般的面色……站在《法治日报...
视觉中国供图甲状腺癌为何“重女轻男”——关注常见多发肿瘤防治系列科普之一□科普时报记者李丽云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