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创新 > 正文

熬夜看手机当心“眼中风”

  • 2022-03-19 14:57:50 来源:科普时报

视觉中国供图

近日,眼科门诊一连来了几位特殊患者。这些患者都是因为熬夜看手机,结果第二天早上起床后就看不见东西了,来医院就诊才知道自己患了“眼中风”。

什么是“眼中风”

“中风”一词主要源于脑中风,即脑梗,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中风。最近几年,“中风”一词被引入眼科,临床上,眼科医生把视网膜动脉阻塞这类缺血性眼病,以及视网膜静脉阻塞这类出血性眼病统称为“眼中风”。“眼中风”是眼科临床急症之一,其中视网膜动脉阻塞危害更严重,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眼底细胞死亡、视神经萎缩,眼睛就会彻底失去光明。由于“眼中风”患者越来越多,因此临床上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视网膜动脉阻塞有3种。第一种是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这种情况下患者的视力会非常差,甚至只有光感。第二种是视网膜的分支动脉阻塞,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但下降的程度不会像第一种那么严重,主要表现为视野缺损。第三种是睫状动脉阻塞,视力下降程度相对较轻微,经过治疗后,一般视力会得到一定程度恢复。熬夜用眼过多时,如果出现突然间看东西模糊,过几分钟又好转的情况,即一过性黑矇时,一定要重视,这种情况提示视网膜血管的功能不好,容易发生血管堵塞。

视网膜动脉阻塞时,视网膜缺血时间越久,对视功能危害越大。缺血超过90分钟,视网膜光感受器组织损害不可逆;缺血超过4小时,视网膜就会出现萎缩,即使恢复了血供,视力也很难恢复。因此最好能在2小时内、最迟不超过4小时内接受治疗,并尽早做介入治疗,尽可能保住视力。

临床上也有一些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阻塞了好几天后,治疗仍然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这是因为栓子阻塞的部位和程度不一样,另外约30%的动脉阻塞患者是由于血管功能性改变所致,这种情况下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有效的。

视网膜静脉阻塞不像动脉阻塞那样严重,会一下子就让患者看不见了,它主要表现为视网膜出血即眼底出血,并由此导致黄斑水肿和视网膜缺血。黄斑水肿表现为视物模糊、视物变形或注视点黑影等;黄斑缺血表现为视物模糊、视野缺损。另外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表现为眼红眼痛,眼压增高,情况严重时甚至眼球都保不住。

预防“眼中风”要注意什么

想要预防“眼中风”,平时生活要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是要养成良好的作息和用眼习惯。避免熬夜工作,在昏暗环境下不要看手机,控制手机的亮度和距离,在夜间用眼尽量打开背景光,同时要控制用眼时间,合理休息,不要长时间保持躺着歪着的姿势看手机。

其次是要调畅情志。长期工作和生活压力太大,频繁熬夜、喝酒,身体内分泌紊乱,情绪波动不稳定,都容易刺激血管收缩,导致血管阻塞。因此,调畅情志是非常必要的。而调畅情志的方法可以通过听舒缓音乐、适当的户外活动等方式来避免不良情绪对人的影响。

再次是要积极控制全身基础疾病。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容易损伤血管,促进血栓形成,增加“眼中风”几率。所以,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注意合理饮食,减少高糖、高油脂、高热量的食物摄入。尽可能避免血糖、血压、血脂等较大的波动。研究表明吸烟会导致血液高凝,进而出现血管堵塞。因此,戒烟也是有必要的。

另外,还要注意顺应天气变化,适应寒温。四时季节更替,天气温度不断变化。在不同的季节,血管的状态不一样。如夏天炎热的季节,血管扩张;冬天寒冷的季节,血管收缩容易痉挛。所以,在冬季容易出现视网膜血管阻塞。因此在冬天,应该注意做好保暖工作,避免着凉。目前正值春季,温度时高时低,因此应适度增减衣服,特别是年老体弱者更应注意保暖。

(第一作者系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副院长、博士导师、首都名中医,第二作者系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在读眼科博士)

标签: 视网膜动脉阻塞 基础疾病 黄斑水肿

推荐阅读

熬夜看手机当心“眼中风”

视觉中国供图近日,眼科门诊一连来了几位特殊患者。这些患者都是因为熬夜看手机,结果第二天早上起床后...

动动手指就“致富”?揭秘“刷单”多套路骗局

视觉中国供图新华社记者黄庆刚陈露缘黄浩铭“本想‘刷单’补贴家用,没想到成了家里最大开支”“本以为...

中国睡眠研究报告:民众平均睡7.06小时,比十年前少1.5小时

视觉中国供图澎湃新闻记者李文姬3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联合发布《...

气象如何影响我们的健康

视觉中国供图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人生于天地之间,无时无刻不在受着天地的影响,“天”通过大气状态即...

世界首例猪心移植患者或因排斥反应离世

视觉中国供图科普时报讯(记者罗朝淑)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3月9日发布声明,宣布世界首例基因编辑猪...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