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创新 > 正文

全民携手绘就北京生态底色

  • 2022-03-11 18:02:29 来源:中国科普网

中国科普网讯(记者胡利娟)3月12日是第44个中国植树节,一年一度的义务植树活动拉开序幕。3月11日,记者从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了解到,今年春季,为方便市民多种形式就近植树尽责,北京市设立春季植树尽责接待点17处,林木抚育活动接待点28处,此外,28个“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也将提供多种尽责形式的全年化接待服务。

植绿爱绿护绿蔚然成风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首都市民参与绿化美化建设的热情日益提高,为了给市民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义务植树参与平台,首都全民义务植树预约系统全面升级,大家可以通过首都全民义务植树微信公众号进行植树尽责预约、签到,还能领取首都全民义务植树尽责证书。

1979年,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每年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为适应北京的地理及气候特点,提高植树造林的成活率,1985年3月18日,经北京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规定全市人民“义务植树日”的建议,每年四月的第一个星期日为首都全民义务植树日。

“自开展全民义务植树以来,北京已有超过1亿人次通过各种形式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植树2.1亿株。”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义务植树处处长刘丽莉介绍说,仅2021年,全市就有422万人次以各种形式参加义务植树,栽植树木100万株,养护树木1080万株。从开展义务植树前的1980年到2021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由12.83%提高到44.6%,城市绿化覆盖率由20.08%提高到4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6.6平方米。尤其是在义务植树创新方面,北京市持续推动“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建设,累计建成国家、市、区、街乡、社村五级“互联网+义务植树”基地44个,群众尽责更加方便快捷。如今,植绿、爱绿、护绿的生态文明意识已在全市蔚然成风。

一季植树变为全年尽责

过去在大家的记忆中,植树就是挖坑种树,但是随着首都造林绿化工程的不断扩大,目前的北京已是绿树成荫,可以大面积种植树木的地方也变得越来越少。

为方便市民履行植树义务,已形成了造林绿化、抚育管护、自然保护、认种认养、设施修建、捐资捐物、志愿服务、其他形式等8大类37种尽责形式,深化“春植”“夏认”“秋抚”“冬防”首都尽责品牌,变一季植树为全年尽责。

随着四季的交替,树木也有着不同的姿态和对生长环境的需求,也为各种尽责形式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广大市民参与绿化美化也不比在春季扎堆儿,而是可以全年就近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履行植树义务。

比如夏天绿树成荫,大家可以为树木浇水、剪枝、除草;秋天落叶满地,市民可以进行林下废弃物、可燃物清理,收集落叶做成有机肥料;万物凋零的冬天,林木鸟兽更需要呵护,为树木涂白、为树木穿上防寒保暖的“冬装”,给鸟儿挂鸟巢,都是尽责的丰富形式。遍布全市的义务植树基地也会根据季节情况和自身特点组织相应的植树尽责活动。

绿化美化共建共享

据了解,首都全民义务植树已经实现了基地建设体系化、尽责形式多元化、公民履责便利化。今年全市将开展形式多样的尽责服务接待活动1000余场,广大市民可以通过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官方网站、“首都全民义务植树”公众号等方式,查看义务植树和抚育劳动接待信息。

另外,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还会公布国家级、市级、区级“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名单,为市民提供全年化尽责服务。

刘丽莉表示,今年北京市还将充分发挥100余家园艺驿站和一批首都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基地作用,举办生态文化主题活动2000场次,让首都市民充分体验绿色生活方式。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也将进一步调动各方力量,积极服务广大市民,推动绿化美化共建共享,让市民在亲身参与植树尽责的同时,感受到更多的首都绿色生态福祉。

标签: 造林绿化 基地建设 蔚然成风

推荐阅读

全民携手绘就北京生态底色

中国科普网讯(记者胡利娟)3月12日是第44个中国植树节,一年一度的义务植树活动拉开序幕。3月11日,记...

这种互作模式将影响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

中国科普网讯(陈洁记者胡利娟)热带雨林仅占全球陆地面积的7%,却支撑着世界上三分之二的生物多样性,...

何以抗衰老?运动最有效

从古至今,衰老(aging)与抗衰老(anti-aging)是万众苍生必须面对的一个永恒话题。中外古今,多少人想...

全国人大代表胡梅英建议: 加强 “医教养”结合,推进儿童多动症早期筛查

2021年发布的首个“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率为17...

升温按下“暂停键”!今年第一声春雷即将响起

中国科普网讯(记者胡利娟)3月10日,最高气温20℃抵达河北北部;西安多个区县正式入春,比常年偏早12-2...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