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 正文

女性最佳生育年龄,到底是多少岁?男性也有?一胎必看二胎必读

  • 2022-01-11 19:58:44 来源:科普中国网

本文审稿:程玲,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妇科主任医师

2021年已经翻页,农历春节也将临近。说起过年,长辈们总离不开的话题之一便是催生。

在这时已婚了的朋友,耳边总会响起长辈们的劝告:“生孩子要趁早”、“女性早生孩子还容易恢复”、“过了这个年龄段就不好生了”……

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文章中提及女性最佳生育年龄,可能很多人都知道这个概念,但了解的并不深入。

最佳生育年龄是否真的存在?到底是多少岁?男性是否也存在最佳生育年龄?如何正确备孕?这些问题男女都不应该忽略,今天一起看看。

医学上是否存在最佳生育年龄?

到底是多少岁?

医学上,存在最佳生育年龄。

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为25~35周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女性身体发育成熟,卵子质量高,胎儿生长发育好,早产、畸形儿的发生率低。

男性的最佳生育年龄则为27~35周岁。这个年龄段的男性,精子活力高,身体素质好,事业稳定,经济状况良好,养育孩子条件优越。

早育和大龄生育真的那么可怕?

女性早于20岁怀孕生育,因身体器官尚未完全成熟,尤其是生殖器官和骨盆还处于发育阶段,过早生育会有较高的妊娠期高血压、产道裂伤、胎儿发育不良等风险。

高龄孕妇骨盆和韧带功能退化,软产道组织弹性较小,子宫收缩力相应减弱,易引起难产、胎儿产伤。另外,高龄孕妇的卵子质量下降,易发生畸变,胎儿畸形及某些遗传病的发生率也相对较高。

男性过了35岁,体内的雄性激素开始衰减,精子活力也会逐步下降,精子的基因突变率相应增高。容易出现不育、出生缺陷、乃至流产、死胎、早产、死产以及各种不同性质、不同种类的先天异常或先天畸形。

过早生育和大龄生育的危害都这么大,错过了最佳生育年龄,但又想二胎、三胎的高龄女性该如何正确备孕呢?

过了最佳生育年龄怎么办?

如何高质量备孕?

做好孕前评估

孕前准备:

1.选择适合怀孕的季节:夏末秋初(8-9月)比较适宜,温度适宜、蔬菜水果丰富。孕妇的食量摄入要比平时约增加10~20%,注意营养均衡,维生素与矿物质的补充。

有明显恶心、呕吐早孕反应的孕妇,可采取少量多餐的方法,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规律的起居作息:舒适环境,戒烟戒酒,不熬夜,定期健康运动。远离有毒物质以及放射源。

3. 保持良好的心态:年龄的增加会给受孕带来一些困难,也可能面对较多胎儿问题。放松下来,多和家人、医生沟通交流,调整好心态,避免情绪过大起伏。

4. 怀孕前进行健康状况评估:了解是否患慢性疾病、传染病、遗传性疾病等,是否适宜妊娠。

对基础疾病进行检查,如患高血压及心脏疾病的孕妇应进行心功能检查及评估,患免疫系统疾病的孕妇应进行相关的免疫抗体检查等。

5.怀孕前三个月至怀孕三月服用叶酸,预防胎儿畸形。如果意外怀孕了也是一定要补吃的。备孕期间谨慎用药,不要自行服用药物。如果必须用药,一定要听取医生的建议。

妊娠期的管理

1. 妊娠早期要建立保健手册,医生会核对孕周、明确是否宫内或宫外孕、胎心情况等。

高龄孕妇患高血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注意血糖、血压监测。

2.妊娠中期是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和结构畸形的重要时期。

在妊娠20~24 周及28~30 周进行B超筛查,必要时行MRI检查或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基因检测。

3.孕后期3个月,胎儿增重一倍,大脑细胞激增,是孕妇营养关键阶段。

注意合理均衡膳食,控制食盐用量。尤其对于下肢浮肿的孕妇,可以多食用一些利水的食物,同时也要进行适当运动,预防血栓。

分娩期的管理

高龄不是剖宫产术的指征,孕末期医生会评估分娩方式与时机。

尤其是40 岁以下的孕妇,其阴道分娩的成功率及安全性与适龄初产妇无显著差异。

对有强烈剖宫产术分娩意愿的高龄孕妇可根据情况放宽剖宫产术的指征。

标签: 孕妇 胎儿 高龄 男性 精子 年龄 胎儿畸形 女性 二胎 卵子

推荐阅读

一口500亿活性菌 真能促消化?丨凰家实验室

喂,三点几嚟,喝口乳酸菌先啦。

俄媒:印度航天机构成功为其载人航天任务测试低温发动机

目前,仅有三个国家——美国、俄罗斯和中国拥有独立自主的载人航天能力。

现实版《钢铁侠》!山东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患者出院

他使用也是“中国造”人工心脏。

中小学生脊柱侧弯人数已超500万,这些不良习惯速改

中小学生脊柱侧弯人数已超500万,这些不良习惯速改

刚刚通报!这里发现1例阳性

刚刚通报!这里发现1例阳性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