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闻 > 正文

汽车市场未来属于新能源汽车 电动车取代燃油车是否为时过早?

  • 2021-08-25 15:56:58 来源:汽车公社

“我们要逐步将汽车指标全部改为新能源汽车指标,研究出台全面禁售燃油车的政策。”

还记得前段时间欧阳明高院士的惊天言论吗?在“碳达峰碳中和北京行动高端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欧阳明高建议北京研究出台禁售燃油车政策,逐步将汽车指标全部改为新能源车指标,以促进碳减排时,如是说道。

言论一出,四座皆惊,市场上一时间众说纷纭乱哄哄。有人指责他持股数家新能源企业,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利己主义者,欧阳院士则表示“更看中科技转化生产力”。

其实这只是燃油和电动能否共存话题的冰山一角,自从碳中和开始流行、造车新势力群雄并起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发布以来的时间线上走来,关于油电能否共存的争论就从未停止。燃油车支持者认为,传统车企在燃油的加持下走过近百年的黄金时代,而电动车无论是主观驾感还是客观接受度上都不能替代前者;电动车支持者则认为,汽车工业的发展需要迈向下一阶段,无论是客观环保还是主观智能化进阶,电动车都必将要跨过前者。

针尖麦芒,两不相让。

从双方各自的角度出发,观点本身并无对错。纵观汽车工业发展史,彼时,高效的内燃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取代了蒸汽机,让我们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并感受到新兴科技对落后技术收割的冷血;而今,智能电动汽车的高楼平地而起,与之并行的是碳中和的目标,才有了电动车取代燃油车一说——但,那天真的还很遥远。

那又是谁将话题推至台前的呢?

“碳中和”将话题推至台前

这意味着,在发达国家普遍需要50~60年的情况下,我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仅有30年时间,时间紧任务重。在此基础上,推动碳市场管控,实现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低碳化,促进高排放行业率先达峰便成了实现“碳中和”的必要举措。

而纵观汽车行业的发展史,一直和碳排放如影相随。

去年底,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大众中国联合编著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20)》显示,汽车产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全国总碳排放量的7.2%,其中,汽车企业上游原材料采购以及生产制造环节产生的碳排放量约7%,使用环节所产生的碳排放量高达93%。

也就是说,在燃油车制造占主流的背景下,最大的隐患就是碳排放问题。因此,当前各国都在积极提倡新能源汽车,推出各项政策,支持、鼓励民众选购新能源汽车,实现节能减排,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这便是将“油电能否共存”话题推向台前最直接的原因之一。

另一个原因则是燃油车和电动车的现状。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汽车行业销售新车1289.1万辆,其中新能源车120.6万辆,占比约为10%;而2020完整年销量为2531.1万辆,新能源车销售136.7万辆,占比5.4%。也就是说,在占比增长2倍的情况下,今年上半年新能源车累销几乎和去年全年持平。

销量,政策,电动车,销量,内燃机

在保有量上,公安部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603万辆,占汽车总量的2.1%;上半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共110.3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77.4万辆,增长234.9%;与2019年上半年相比增加47.3万辆,增长74.9%,创历史新高,新能源汽车新注册登记量占汽车新注册登记量的7.8%。

销售占比不断攀升,保有量持续积累,不难看出近年来新能源车的势头良好,似乎距离实现“摧毁”燃油车的日子为期不远。

但事实真的是这么回事吗?

其实不然。新能源车销量表现和发展优势是在购置税、牌照、补贴等优惠政策的扶持下才实现的。就拿牌照来说,尤其是北上广深等大都市,限拍限牌模式早已成熟运行,一张普通“蓝牌”先不说能不能拍得到、要多久才能拍到,其动辄几万元的价格就已经劝退了一部分购车人群,而新能源车送“绿牌”的政策省钱省时,很好地照顾到这类人群,进而将他们的购车意愿拉拢到新能源车阵营,成为潜在的新能源车用户。

即便如此,新能源车总体上销售比例和注册登记比例依然很低,传统燃油车型都是以超90%的总量占据绝对优势。

传统车企的抱负与包袱

既然燃油车在销售占比和保有量上都有着绝对的优势,那是不是就可以下了定论——电动车取代不了燃油车。

也不是。

去年,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作为未来15年的国内新能源产业的行动纲领,该规划在基础设施、技术、市场等多个维度给出了发展思路和部分硬性指标。其中,在发展愿景中提出,力争经过15年的持续努力,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的目标,2030年,新能源汽车在总销量中的占比提升至40%。

而随着当下新能源汽车产业也正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国家更是先后出台了全方位的激励政策,如降低车企准入门槛,延长补贴政策期限,加快充/换电站建设、充电优惠等,几乎覆盖了新能源汽车整个生命周期。

新能源既是汽车行业的未来,亦藏着巨大市场蛋糕。

从异军突起的造车新势力和蠢蠢欲动的跨圈资本,不难窥出电动化是汽车行业发展的共识,他们肆无忌惮地把手伸进传统车企的怀里,就是想分得一杯未来的羹。与此同时,传统车企们在布局发展新能源汽车板块上存在包袱,也给了后入局者可乘之机。

造车新势力押宝一处,没有包袱,赢则皇冠加冕,输则从头再来。但传统车企不同,它们既想要分羹新能源市场,也渴望保留燃油领域的优势——如果在新板块布局上,资源配比过重,则有耽误传统板块发展的风险;但如果资源配比过轻,又怕没有足够的竞争力,以至劳而无功。

因此,哪怕传统车企都在叫嚷着大力发展新能源板块,甚至把停售燃油车的年限抖了出来,比如大众2035年,本田2040年等,但实际上大都是“雷声大雨点小”。

数据不会说谎。今年一季度,全球纯电动汽车销售73.82万辆,这还是算上了独占1/4的市场、销量达到18.06万辆的特斯拉。今年持续陷入“排放门”内卷的大众品牌,一季度纯电动汽车的全球销量为仅3万辆,纯电动平台产品ID.系列已经开始放量,合计销售1.7万辆,而早年间在中国市场推出的几款油改电产品,基本已经处于半放弃状态。

大众都这样,更不必说品牌溢价能力更高的BBA。

宝马一季度纯电汽车销售总量只有9,760辆,同期宝马全球燃油车销量是63.7万辆;奥迪纯电汽车一季度销售13,826辆,同期内全球的汽车交付总量是46.3万辆;奔驰电动车更为惨淡,一季度在全球仅卖出6,560辆,而同期全球燃油车销量是59.1万辆。

和大众不同的是,始终摇摆的宝马至今没有自己开发的纯电动平台。在宝马看来,目前还无法完全肯定纯电动路线就是电动化的最终解决方案。因此,前景不明朗的生意就不急着做,宝马研发总监傅乐希(Klaus Frlich)曾表示“纯电动汽车的市场需求几乎为零,燃油车至少还能续命30年”,宝马也从未对自身的纯电动车型做出公开销量预期。

同时,宝马计划从2025年开始,轿车和SUV会使用Neue Klasse平台,新平台兼容了内燃机、混合动力以及氢燃料电池的动力总成,宝马采用“可以兼容所有动力总成”的平台来制造新能源汽车的做法,求的是一个稳妥。

此外,丰田本田静观时变,福特通用起步甚晚,也都契合传统车企尤其在燃油领域具备优势的车企对待电动化的心态。与此同时,中国汽车工业在燃油领域与其他系别相比,无优势可言,因此需要在新能源赛道实现弯道超车,这反而造就了中国市场上新能源发展相对激进。

市场选择大于一切

无论是从销量、规模,还是产业链来看,比起其他国家其他市场,中国都可以说是新能源行业的“领头羊”。

而在各种适宜生长的土壤下,中国市场的新能源车销量占比依然低于10%,就足以说明电动车短时间内完全取代燃油车是无稽之谈。但正是由于电动化是大势所趋,燃油车也不会一直处于当下这般优势地位,因此,内燃机和电机会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共存共生的阶段,而“油电能否共存”本身就成了伪命题。

既然如此,比如欧阳院士又为何热衷于讨论这个话题呢?是因为市场完全不接受电动车吗?

非也。在欧阳院士大肆宣扬禁售燃油车的背后,是公众认为选择权被冒犯:我可以选择电动车或者燃油车,这是我的自由,但你不能强制要求我买电动车。因此,公众对他的批评“嘴上的主意,心里的生意”,也多半是气话。

当年,蒸汽机被内燃机取代也绝非政策导向,而是后者确实更先进更好用下的市场选择。

市场经济之下,消费者拥有选择权更为重要,任何一个行业若想实现持续发展,消费者的选择权必须捍卫。尽管电动化是汽车行业的大趋势,但这种大趋势应该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如果只是公众选择权被粗暴剥夺后的行政干预结果,那么这个所谓的趋势就值得怀疑。

就拿新能源车消费政策来说,政府对其实施种种优惠和鼓励,从高额补贴到免购置税,再到送绿牌,力度不可谓不大,而燃油车型则没有任何政策优惠,同时在一些城市既限行又限购,即便如此,更多消费者还是更愿意选择传统燃油车或者混合动力车,这说明什么?

说明即便经历了十余载的发展,新能源市场和技术实现突飞猛进,但以纯电为主的新能源车仍然不能完全满足用户对一辆私家车的基本需求,甚至存在不小差距。

从需求来看,电动车和燃油车区别很大,如果你的需求是动力大和路程远,燃油车优先级自然高;如果你的需求是省钱、低污染、驾驶简单,则电动车优先级高。综合来看,如果抛开碳中和这样相对宏观的概念只看驾驶需求的话,电动车的使用焦虑要比燃油车多得多。

关于电动车的焦虑,也从未停止。

前几年,续航焦虑波及整个新能源车市场,尤其是北方,本就存在虚标的续航在冬天直接拦腰截断,400+KM的续航动辄“掉链子”到200KM,而且与续航配套的充电桩尚未成体系,无论是私人用户还是出行市场,一片怨声载道,甚至投诉与状告都屡见不鲜。

随着充电桩系统的逐步完善,续航里程的不断突破,里程焦虑一定程度上已被抛却脑后。但包括电池安全和数据安全等在内的安全问题接踵而来。于是,“我是不会买新能源车的”这类声音便萦绕在消费者的心头,久不能散。

因此,除了政策的沃壤之外,如何更好地解决消费者的用车需求,打消消费者对电动车的顾虑是其能否取代、多久取代燃油车的重要所在。

燃油车在汽车工业存在了百年之久,根基深厚。立足燃油走向电动,绝对是一个线性的过程。换言之,在内燃机产品成为车库或者博物馆里的藏品之前,电机和内燃机的共存将是常态。(李思佳)

标签: 新能源汽车 汽车指标 禁售燃油车 新能源企业

推荐阅读

光伏将迎来“5.0时代” “十四五”期间有望实现新增装机容量400GW

光伏因其有着零碳发电、绿色环保等优势,被视为未来能源系统的主力之一。光伏产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新能...

长三角创新医疗科技园正式启用 加速生物医药产业崛起

1月13日,位于苏州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长三角创新医疗科技产业园正式启用,8家优质生物医药企业签约入...

广西目前等级最高的数据中心建成运营 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

1月12日,记者在南宁市五象新区大数据产业园区看到,广西目前等级最高的数据中心项目——中国移动(广西)...

河南2021年度5G建设任务完成 全省累计完成5G网络投资132.1亿元

1月10日,记者从省通信管理局获悉,我省2021年度5G网络建设工程已圆满完成,全面实现了乡镇以上和农村热...

清洁能源领域相关研究已成为全球科研热点 中国持续领跑全球清洁能源研究

日前,全球领先的科研和医疗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发布的题为《净零之路:全球清洁能源研究现状》的报告...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