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创新 > 正文

无人机灭火开辟三维空间 将大大提高抢险救援效率

  • 2021-09-28 15:36:46 来源:科技日报

9月28日上午,在中关村论坛上,河南省猎鹰消防科技有限公司的无人机灭火抢险救援系列装备以总分第2名的成绩,斩获首届全球智能应急救援装备大赛智能应急救援装备无人机赛道二等奖。

作为中关村论坛前沿大赛的一项重要赛事,首届全球智能应急救援装备大赛是目前国内最具应急产业前沿与科技的特色品牌。经过精准抛投、高空灭火两个实战科目的激烈比武,猎鹰无人机灭火抢险救援系列装备“大展身手”。其大载荷双旋翼油动无人直升机不仅能够精准抛投物资袋、精准运输器材箱,还能挂载专用灭火装置进行干粉灭火以及高压液体系留灭火。经国内外应急领域顶级专家、应急装备采购单位、知名投资人从专业维度、市场应用维度、投资维度综合评判,首届全球智能应急救援装备大赛应急救援无人机赛道和应急救援机器人赛道分别诞生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优胜奖7名。

在做技术分享交流时,猎鹰消防科技首席科学家张万民谈到传统举高消防车灭火救援存在的四个“痛点”:一是“够不着”,现有消防车最高举高为101米。高于100米的超高层建筑失火后,只能是望楼兴叹;二是“顾一侧”,举高消防车只能在建筑的登高作业面进行作业,其他侧面由于场地原因无法展开作业;三是“动不了”,举高消防车一旦展开作业,其占位基本就固定了,很难再能转移位置作业;四是“用不起”,进口的101米举高车,不含税价格高达3000万元,国产70米举高消防车价格也高达700多万元,大多数地方财政无力承担。张万民说,“目前高层建筑室外空间的灭火救援主要是依靠举高消防车,只能在地面二维空间移动,无人机为灭火救援开辟了三维空间。相信在今明两年,随着大载荷无人机灭火救援综合装备的交付,无人机高层建筑灭火救援实战案例会出现,并逐步增多”。

河南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为破解高层建筑灭火救援的难题,2017年以来,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先后安排了多个科技项目,组织展开科技攻关。其中一项就是研发大载荷燃油动力双旋翼无人直升机为飞行台,通过挂载储压灭火装置、系留高压液体灭火装置,对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的临窗室内火灾或建筑外墙火灾进行灭火。

猎鹰消防科技CEO朱正介绍,“在今年7月的河南暴雨洪涝灾害中,无人机在应急通信保障、物资输送等方面发挥的至关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谈到无人机在应急救援领域的未来发展,这位年轻的海归博士充满信心。“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无人机将广泛应用在应急救援领域,并成为尖兵利器,在某些方面甚至会颠覆现有的应急救援技术和手段。”

河南省猎鹰消防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猎鹰装备最大的特点,一是猎鹰装备的主飞行台载荷大,能强,航时长,可以挂载种类更多、功能更优的灭火和抢险救援模块进行应急救援作业,是国内第一台接受了国家消防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的大载重油动消防无人机台。二是装备集成化,猎鹰现有四款不同特点的无人机作业台,与灭火和抢险救援模块、承载运输车辆灵活组合,集承载、运输、作业、保障、通讯、指挥为一体;三是应用场景广泛,适用于高层建筑临窗灭火和外墙控火、地质灾害救援物资运输、山岳和水域抢险救援等多个场景。猎鹰无人机灭火抢险救援装备与现有消防装备配合使用,协同作战,将大大提高抢险救援的效率。

自2017年开始,猎鹰公司每年都承担或参与国家应急救援主管部门组织的科研项目,深入基层消防救援队伍了解执勤实战需求,熟悉装备使用管理流程,从解决救援难点出发引领研发方向。作为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新技术装备重点科研任务之一,猎鹰无人机灭火抢险救援系列装备的研发过程历时三年,从方案论证到试验测试,从装备定型到试用演练,从战术战法研究到培训教材编写,猎鹰团队始终严格遵守装备研发流程,广泛开展演练试用,主动申请监督检验。2020年底,猎鹰无人机灭火抢险救援系列装备通过了应急管理部组织的专家绩效评价,拥有技术专利40项。期,中国消防协会还批准通过了猎鹰消防科技主持编制的三部无人机应急救援装备团体标准。(科技日报记者 乔地)

标签: 无人机灭火 抢险救援 配合使用 协同作战

推荐阅读

太赫兹实时传输净速率超100Gbps 显著降低成本和功耗

太赫兹无线通信被普遍认为是未来6G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记者5日从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获...

可重构回收的高性能柔性电子器件问世 拥有广泛应用前景

记者4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信息学院赵刚课题组提出了一种结合纳米纤维静电纺丝和液态金属模板...

广西预防出生缺陷重点实验室启用 重点研发和推广遗传病检测新技术新方法

12月16日,广西生殖健康与出生缺陷防治重点实验室、广西出生缺陷及干细胞生物样本库重点实验室、广西遗...

我国突破猪胚胎多能干细胞建系国际难题 最长传代次数超过260代

家畜干细胞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细胞培养人造肉生产和优良品种培育等方面具有巨大应用前景。自1981年小...

我国科学家研制出新型光学元件:成本低、操作便利,易于集成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物理学院张斗国教授研究组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光学薄膜的平面型显微...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