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创新 > 正文

湖北精准育种让棉花提质增效 育种不求人发展底气足

  • 2021-07-07 08:16:58 来源:科技日报

“这些棉花新品种还在培育,抗更强,对棉花增产提质效益明显。”6月29日,在位于华中农业大学的洪山实验室,该校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金双侠细心查看温室中的棉花幼苗生长情况。

育种不求人,产业发展底气足。

去年以来,湖北省科技厅聚焦高水科技自立自强,着力打造“根技术”创新高地,为争创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湖北东湖综合国家科学中心提供“根支撑”。今年初,湖北组建洪山实验室,汇聚全省生物种业创新要素,发掘育种“根技术”,支撑中国“种都”建设。

精准育种让棉花提质增效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棉花生产国,种棉土地供给有限,如何持续稳定和提高总产量?“在单产和机械化上用功,其中棉花育种至关重要。”金双侠说,目前,在我国重点产棉区,机械化程度已达80%以上。

金双侠介绍,棉花育种领域,遗传转化技术和基因编辑系统是实现精准育种的“根技术”。“这两项技术,我们处于国际领先地位。”金双侠说,他和团队已研发出4套棉花基因编辑系统,被国内外120多家科研机构用于棉花育种研究。

今年,金双侠所在团队获得“棉花生物技术奖”,这是国际上棉花技术领域最高奖。

精准育种就是要培育出解决棉花种植痛点、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品种。此前,金双侠团队培育的国产抗虫棉,经受住了考验。“品质提升了,产量也显著增加。”金双侠说,抗虫棉在种植过程中可减少80%的农药使用量,既高产又“绿色”。

未来,依托原创核心技术,金双侠团队还将研发更多抗更好的高产棉花品种,实现抗病虫、抗除草剂等。同时,不断丰富基因编辑系统,抢占农作物基因编辑制高点。

荆楚种猪卖全国

湖北是种猪大省,现有国家生猪核心种猪场8家,不仅做到自给自足,且每年七成销往省外。从数量上讲,湖北种猪不存在“卡脖子”问题,但从生产能上讲,湖北种猪和国外先进水还存在一定差距,国际竞争力还不够强。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对各自的杜洛克、长白、大白进行纯种选育,谁的改良速度更快,谁将在这场竞争中最终胜出。

“基因组选择是当前最先进的育种技术,基因组育种值估计算法是这一技术的‘根技术’,团队原创算法,在估计准确和计算速度上,与国际同类算法相比,优势明显。”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李新云说,“在这个领域,我们走在了国际前列。依托原创算法,团队开发基因组选择育种软件HiBLUP,已在国内外多个研究机构和企业应用。”

此外,团队还创建了猪整合组学基因挖掘技术体系,在国际上率先建立猪整合组学数据库,实现了目标状候选基因的精细筛选。该技术体系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团队研发的种猪育种技术支撑了省内多家核心场种猪改良。相比10年前,湖北种猪生产能显著提高,以大白猪为例,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断奶仔猪数(PSY)提高了3头,达上市体重日龄缩短一周左右。”李新云教授说。

金黄油菜遍地开花

全国最早的油菜育种发源自华中农业大学。

“傅廷栋院士发现国际上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油菜雄不育类型波里马细胞质雄不育,这是油菜杂交育种的‘根技术’。”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范楚川说,国际上推广的杂交油菜品种一半以上源自该系统。

这个新发现直接推动了杂交油菜领域的相关研究。截至目前,利用该不育系统育成的杂交油菜品种超过230个,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0亿亩。

几年,油菜根肿病在我国油菜主产区快速蔓延,被视为油菜癌症。油菜种植一旦发生根肿病,会导致大幅减产,严重时会绝收。

范楚川说,第一个抗根肿病的油菜品种便是在华中农大培育。同时,该校科研团队还选育了我国第一个高油酸油菜品种,其产生的社会经济价值重大。

品种选育一直在路上。范楚川介绍,油菜不仅可以油用,还能菜用(如富硒油菜苔)、酿蜜、饲用、抗病毒,这些都对育种提出新要求。

目前,范楚川所在团队正从事更多研究,实现油菜以油用为主,多功能利用相结合的油菜产业发展战略,让金黄油菜遍地开花,仅秋闲田、冬闲田种植的油菜品种就可解决一系列社会难题。(记者刘志伟吴纯新)

标签: 全国影响力 科技创新中心 自立自强 提质增效

推荐阅读

太赫兹实时传输净速率超100Gbps 显著降低成本和功耗

太赫兹无线通信被普遍认为是未来6G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记者5日从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获...

可重构回收的高性能柔性电子器件问世 拥有广泛应用前景

记者4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信息学院赵刚课题组提出了一种结合纳米纤维静电纺丝和液态金属模板...

广西预防出生缺陷重点实验室启用 重点研发和推广遗传病检测新技术新方法

12月16日,广西生殖健康与出生缺陷防治重点实验室、广西出生缺陷及干细胞生物样本库重点实验室、广西遗...

我国突破猪胚胎多能干细胞建系国际难题 最长传代次数超过260代

家畜干细胞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细胞培养人造肉生产和优良品种培育等方面具有巨大应用前景。自1981年小...

我国科学家研制出新型光学元件:成本低、操作便利,易于集成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物理学院张斗国教授研究组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光学薄膜的平面型显微...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业界